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SCI-E施引文献及引用频次统计(2020年统计数据)
  • 分享:
  • 0

SCI-E施引《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文献及引用频次统计(2020年统计数据)。

 

 

作者姓名 篇名 出版年 被引频次
张成; 傅旭东; 王光谦 复杂内边界长距离输水明渠的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 2007 22
张仁田; 邓东升; 朱红耕; 姚林碧 不同型式灯泡贯流泵的技术特点 2008 17
李培月; 钱会; 吴健华; 魏亚妮 银川市2008年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与分析 2010 15
赵红莉; 陈宁; 蒋云钟; 鲁帆; 张双虎 汉江上游水资源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2009 15
梁川; 侯小波; 潘妮 长江源高寒区域降水和径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2011 14
张红武; 张俊华; 卜海磊; 钟德钰; 王艳平 试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 2011 14
王振强; 刘春广; 乔光建 氮、磷循环特征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分析 2010 14
马峰; 王千; 蔺文静; 王贵玲 基于指标体系投影寻踪模型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石家庄为例 2012 13
崔巍; 陈文学; 姚雄; 温世亿; 蒋家林 大型输水明渠运行控制模式研究 2009 13
李政红; 毕二平; 张胜; 殷密英; 马琳娜; 王文中; 张翼龙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2008 13
史璇; 肖伟华; 王勇; 王旭 近50年洞庭湖水位总体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2 12
王旭; 肖伟华; 朱维耀; 史璇 洞庭湖水位变化对水质影响分析 2012 12
左其亭 和谐论的数学描述方法及应用 2009 12
魏加华; 王光谦; 陈志祥; 张成; 王开 南水北调中线电子渠道平台建设 2007 12
李景刚; 黄诗峰 基于TRMM数据的汉江流域1998年-2010年降水变化特征 2011 11
左其亭; 张保祥; 王宗志; 关锋; 崔国韬 2011年中央-丐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与讨论 2011 11
王涛; 钱会; 李培月 加权马尔可夫链在银川地区降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2010 11
刘昌明; 左建兵 南水北调中线主要城市节水潜力分析与对策 2009 11
范北林; 张细兵; 蔺秋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冰情及措施研究 2008 11
赵文耀; 胡家庆 丹江口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2007 11
左其亭 水资源适应性利用理论及其在治水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2017 10
崔国韬; 左其亭; 窦明 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发展沿革与影响 2011 10
刘国强; 王长德; 管光华; 闫弈博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弧形闸门过流能力校核分析 2010 10
祁顺杰; 陈皓锐 Morlet小波在降雨的多时间尺度分析中的应用 2010 10
吴爱民; 李长青; 徐彦泽; 刘久荣; 雒国忠 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0 10
闫金凯; 殷跃平; 门玉明 微型桩群桩受力分布规律及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2010 10
张光辉; 刘中培; 连英立; 严明疆; 王金哲 河北平原地下水质变及农药化肥施用量变化影响 2009 10
刘苏峡; 夏军; 莫兴国; 林忠辉; 刘昌明; 轩晓博; 吴春华 基于生物习性和流量变化的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河道的生态需水估算 2007 10
卢正波; 侯召成 洪水聚类有效性分析 2007 10
张尚弘; 赵刚; 宋博; 王兴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维仿真系统开发 2007 10
夏军; 马协一; 邹磊; 王咏铃; 景朝霞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研究 2017 9
赵红梅; 张发旺; 宋亚新; 荆恩春; 卫文 神府东胜矿区不同塌陷阶段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2008 9
王运生; 王绪本; 苟量; 贾进斗 松潘-邵阳大地电磁剖面深、浅部典型构造的解释 2007 9
李原园; 黄火键; 李宗礼; 王中根; 陈敏 河湖水系连通实践经验与发展趋势 2014 8
朱菊艳; 郭海朋; 李文鹏; 田小伟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与深层地下水开采关系 2014 8
陈太政; 侯景伟; 陈准 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定量研究进展 2013 8
王菲; 杨国录; 刘林双; 陈萌; 陆晶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发展探讨 2013 8
刘中培; 王富强; 于福荣 石家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研究 2012 8
邓玉; 倪福全 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及其危害 2011 8
郭高轩; 刘文臣; 辛宝东; 李宇; 沈媛媛 北京岩溶水勘查开发的现状与思考 2011 8
李东森; 夏熙临; 陈丛丛; 张俊峰; 邹维列 石灰、水泥及砂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 2011 8
徐丽娟 人类活动影响下大清河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特征分析 2011 8
薛冰; 宋新山; 严登华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天津市水资源模拟及预测 2011 8
朱豪; 王柳江; 刘斯宏; 孙来; 庆瑜 南阳膨胀土膨胀力特性试验 2011 8
邹超英; 苏志敏; 曾海军; 刘壮添 拱坝有限元分析网格剖分方案研究 2011 8
丁爱中; 陈德胜; 潘成忠; 许新宜 基于粗糙集和集对分析的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评价 2010 8
刘斯宏; 白福青; 汪易森; 吴健 膨胀土土工袋浸水变形及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2009 8
左其亭 和谐论及其应用的关键问题讨论 2009 8
戴向前; 刘昌明; 陈敏建; 郑红星; 朱芮芮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研究 2007 8
刘明宇; 华珞; 王世岩; 刘畅 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温榆河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2007 8
王本德; 周惠成; 张改红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发展现状 2007 8
宋文龙; 张荣华; 高云飞; 路京选; 杨胜天; 曲伟; 赵东杰 基于野外调查、遥感信息和CSLE模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2014 7
张兰影; 庞博; 徐宗学; 何睿 古浪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 2014 7
付晓花; 董增川; 刘晨; 山成菊; 方庆; 刘倩 滦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13 7
刘少华; 严登华; 王刚; 李传哲; 翁白莎 多维线性插值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2013 7
陈建; 梁川; 陈梁 SWAT模型的参数灵敏度分析----以贡嘎山海螺沟不同植被类型流域为例 2011 7
沈振中; 崔娟; 任华春 土石坝抗震稳定性分析的极限平衡水平条分法 2011 7
田西昭; 单强; 宋利震 唐山沿海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趋势分析 2011 7
李红亮; 王树峰 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北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研究 2010 7
闵雷雷; 于静洁; 张广英; 王胜宝 三种方法测估的林地稳渗率对比初探 2010 7
穆祥鹏; 陈文学; 崔巍; 郭晓晨; 王琦 长距离输水渠道冰期运行控制研究 2010 7
王海龙; 王会肖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农业节水潜力研究 2010 7
王涛; 魏亚妮; 钱会 权重对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的影响 2010 7
杨子林; 李培月; 吴健华; 崔先伟 泾源县饮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2010 7
雷晓辉; 王海潮; 田雨; 蒋云钟; 白薇 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划分研究 2009 7
穆祥鹏; 陈文学; 崔巍; 郭晓晨; 王琦 弧形闸门流量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2009 7
汪林; 甘泓; 赵世新; 王芳; 游进军; 王琳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对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09 7
张欣; 周林林; 李萌; 王铁良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双台子河口湿地水质评价研究 2009 7
陈华; 闫宝伟; 郭生练; 张洪刚 汉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2008 7
冯国一; 王海军; 唐涛 坎深和入池能量对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流态影响的数值模拟 2008 7
王春泽; 乔光建 河北省降水特性与农业需水耦合关系分析 2008 7
蒋云钟; 赵红莉; 董延军; 鲁帆; 殷峻暹; 王海潮; 甘治国; 沈媛媛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2007 7
张素珍; 马静; 李贵宝 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07 7
李运杰; 张弛; 冷祥阳; 刘海星 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探讨与展望 2016 6
梁忠民; 胡义明; 黄华平; 王军; 李彬权 非一致性条件下水文设计值估计方法探讨 2016 6
卢书强; 张国栋; 易庆林; 易武; 黄海峰 三峡库区白家包阶跃型滑坡动态变形特征与机理 2016 6
孙一博; 刘朋飞; 王文科; 刘树林 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2016 6
王富强; 王利娇; 彭勃; 郭文 水沙变异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演变的影响 2016 6
严家宝; 贾绍凤; 吕爱锋; 朱文彬 近十年中国陆地水储量变化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2016 6
闫滨; 杨骁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伙房水库上游水质评价及预测 2015 6
云利萍; 李政红 包头市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来源 2014 6
邵东国; 杨丰顺; 刘玉龙; 肖淳 城市水安全指数及其评价标准 2013 6
沈彦军; 李红军; 雷玉平 干旱指数应用研究综述 2013 6
孙静雯; 于宏兵; 李云飞 松花江流域鱼体内重金属含量的监测与污染评价 2013 6
鲍其钢; 乔光建 水库水温分层对农业灌溉影响机理分析 2011 6
宁卓; 张翠云; 张胜 地下水铵污染及其氮同位素研究 2011 6
时玉涛; 温海燕; 乔光建 人类活动对滦河口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11 6
王伟; 冯海波; 臧志雪; 万宝春; 杨哲明 河北省海河流域污染防治优先控制单元研究 2011 6
张志强; 田西昭; 单强; 王小刚 唐山市某垃圾填埋场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2011 6
付辉; 杨开林; 王涛; 郭永鑫; 郭新蕾 河冰水力学研究进展 2010 6
郜洪强; 费宇红; 雒国忠; 刘立军 河北平原地下咸水资源利用的效应分析 2010 6
刘利兵; 庞月红; 钱和; 姜雪 饮用水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0 6
岳树堂; 申万明; 乔光建 河北省土壤侵蚀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10 6
朱叶华; 曾涛; 杨军; 谭英 综合水质指数法对长江沙市江段的水质评价 2010 6
刘林双; 杨国录; 王党伟 絮凝剂比例以及淤泥浓度对淤泥脱水速率的影响 2009 6
陆林广; 刘荣华; 梁金栋; 陈伟 虹吸式出水流道与直管式出水流道的比较 2009 6
郭靖; 郭生练; 陈华; 闫宝伟; 张俊 丹江口水库未来径流变化趋势预测研究 2008 6
胡春歧; 刘惠霞; 胡军波 紫荆关以上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对产汇流影响分析 2008 6
焦璀玲; 王昊; 李永顺; 陈鹏 人工湿地数值模拟研究以山东平阴湿地示范区为例 2008 6
史洪飞; 哈建强; 李瑞森; 付学功 沧州地下水超采与生态环境演变及控制措施 2008 6
汪明元; 徐晗; 杨洪; 周欣华 非饱和膨胀土边坡破坏机理与稳定性分析 2008 6
张强; 张建蓉; 周禹 跌坎式底流消能工水流特性分析 2008 6
郑毅; 方红卫; 韩冬 DWSM模型产汇流模块的原理及应用 2008 6
荆继红; 孙继朝; 韩双平; 汪珊 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状况 2007 6
梁宝成; 高芬; 程伍群 白洋淀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探讨 2007 6
刘恒; 耿雷华; 裴源生; 王慧敏; 徐澎波; 姜蓓蕾; 陈炼钢; 黄昌硕 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2007 6
王忠静; 廖四辉; 武晓峰; 赵建世; 甘泓 大同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2007 6
张成; 傅旭东; 王光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非正常工况下的水力响应分析 2007 6
张郁; 吕东辉 以美国加州为例分析建立南水北调工程水银行的可行性 2007 6
       
田芳; 罗勇; 周毅; 李宇; 寇文杰; 姜媛; 王荣 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时空演变对比 2017 5
余胜男; 陈元芳; 顾圣华; 康有; 贺冉冉 随机森林在降水量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2016 5
白淑英; 莫婷; 史建桥; 周寅 近50年贵州不同强度降水日数时空变化分析 2015 5
刘超; 李龙国; 李乃稳 利用PIV技术对淹没射流瞬时流场特性的研究 2015 5
强菲; 赵法锁; 党亚倩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2015 5
王文杰; 吴学文; 方国华; 闻昕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量优化调度研究 2015 5
王元超; 王旭; 雷晓辉; 王浩 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2015 5
许雷; 鲁洋; 宗佳敏; 宋迎俊 冻融循环下南阳膨胀土直剪试验 2015 5
苑希民; 田福昌; 冯国娜; 王丽娜 溃堤洪水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其应用 2015 5
房彦梅; 张大伟; 雷晓辉; 吴辉明; 桑国庆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控制策略 2014 5
雷廷; 张兆吉; 费宇红; 孟素花; 钱永 海河平原1956年-2011年降水特征分析 2014 5
陈小凤; 王再明; 胡军; 王振龙 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2013 5
丁爱中; 赵银军; 郝弟; 张淑荣; 乔光建 永定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3 5
李玲; 邵景力; 崔亚莉; 杨程; 韩忠 华北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估算研究 2013 5
山成菊; 董增川; 付晓花; 方庆; 刘晨; 刘倩 近50年来滦河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2013 5
魏凯; 梁忠民; 王军 基于MIKE21的濛洼蓄滞洪区洪水演算模拟 2013 5
徐珊; 夏丽华; 陈智斌; 周锡振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广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2013 5
张义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池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2013 5
袁喆; 杨志勇; 董国强 近47年来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 2012 5
张中旺; 江华军; 李长安; 杨建; 孙小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安全模糊综合评价 2012 5
陈爽; 杨国范 改进的AHP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2011 5
董晓明; 谢永利; 李天华; 刘景艳 粗粒硫酸盐渍土盐胀特性 2011 5
何君; 石城; 杨思波; 荣超 基于因子分析和AHP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方法 2011 5
李占杰; 鱼京善; 信达 1951年-2010年贵阳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011 5
李镇; 张岩; 袁建平; 卢路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2011 5
刘正茂; 夏广亮; 吕宪国; 陈志科 近50年来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 2011 5
张静; 何俊仕; 周飞; 尹竹峰 浑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分析 2011 5
崔先伟; 吴健华; 李培月; 杨子林; 宋宝德 泾源县地下水演化及其地球化学模拟 2010 5
付辉; 杨开林; 郭新蕾; 王涛; 郭永鑫 基于虚拟流动法的输水明渠冰情数值模拟 2010 5
吉锋; 钟湖平 雅砻江中游某特大型滑坡基本特征及稳定性初步分析 2010 5
刘恒; 耿雷华 南水北调运行风险管理研究 2010 5
王旭; 庞金城; 雷晓辉; 田雨; 蒋云钟 水库调度图优化方法研究评述 2010 5
熊雁晖; 漆文刚; 王忠静 南水北调中线运行风险研究(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风险识别 2010 5
张翼龙; 王丽娟; 王文中; 李政红; 于娟; 曹文庚; 龙文华; 苗青壮; 王哲 呼和浩特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 2010 5
郑立松; 余锡平 波浪辐射应力对风暴增水的影响研究 2010 5
崔巍; 陈文学; 穆祥鹏 明渠运行控制算法研究综述 2009 5
董亚东; 杨勤 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动态变化研究 2009 5
郭晓晨; 陈文学; 吴一红; 刘之平 长距离明渠调水工程数值仿真平台研究 2009 5
穆祥鹏; 陈文学; 崔巍; 郭晓晨; 王琦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期输水能力研究 2009 5
夏富洲; 王长德; 曹为民; 姚雄 大流量预应力渡槽设计和施工技术研究 2009 5
郑世泽; 李秀丽 海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2009 5
刘树红; 耿福明; 吴玉林; 罗先武; 许洪元 大型泵站水泵吸水池中流动稳定性研究 2008 5
马静; 张素珍; 王玉坤; 梁韵 白洋淀生态承载力研究 2008 5
戚兰英; 蒋瑞; 石建杰 惠南庄泵站一大型高扬程水泵机组选型设计与运行方案研究 2008 5
游进军; 王忠静; 甘泓; 蒋云钟 国内跨流域调水配置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2008 5
于澎涛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盾构始发技术 2008 5
张琳; 王莹; 刘福亮 近二十年我国大气降水氚浓度及其变化 2008 5
张明珠; 俞烜; 宋新山; 严登华; 尹吉国; 胡东来 岷江中上游及青衣江流域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08 5
靳盛海; 殷密英; 刘少玉; 陈德华; 温吉利; 王昭 基于遥感的疏勒河流域生态景观变化分析 2007 5
匡建超; 李宁; 姜林 大庆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2007 5
李政红; 张翠云; 张胜; 殷密英; 马琳娜; 郭秀红 地下水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2007 5
梁宝成; 孙雪峰 白洋淀水生态系统危机及其预警 2007 5
马立辉; 马军霞; 赵玲; 张会芹 河北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比选 2007 5
宋超; 刘长礼; 叶浩 泥石流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方法初探 2007 5
王钊; 邱宗强; 蔡松桃; 胡怀亮; 崔伯军; 鲁跃 螺旋锚和土工合成材料修复膨胀土渠坡实例 2007 5
周厚贵; 马吉明; 马金刚 国内外渡槽的发展与南水北调中线漕河渡槽 2007 5
杨敏; 卢耀如; 张凤娥; 张胜; 殷密英; 吴国庆 柳林泉域岩溶水化学演化及地球化学模拟 2018 4
王婷; 刁秀媚; 刘俊; 栾慕; 丁楠 基于SWMM的老城区LID布设比例优化研究 2017 4
段文刚; 黄国兵; 杨金波; 刘孟凯 长距离调水明渠冬季输水冰情分析与安全调度 2016 4
贾绍凤; 李媛媛; 吕爱锋; 严家宝 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量估算 2016 4
刘强; 钟平安; 徐斌; 郭乐; 陈宇婷 三峡及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群蓄水期联合调度策略 2016 4
马晓宁; 王选仓; 孙进玲; 王欢; 付良举 陇南地区膨胀土微观结构与膨胀性 2016 4
石敏; 肖伟华; 王春梅; 郝彩莲 施肥与灌溉对黑土区稻田氮素渗漏淋溶的影响 2016 4
万文华; 尹骏翰; 赵建世; 雷晓辉; 廖卫红; 秦韬 南水北调条件下北京市供水可持续评价 2016 4
张永勇; 李宗礼; 刘晓洁 近千年淮河流域河湖水系连通演变特征 2016 4
刘梅; 魏加华; 王峰 渭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与干旱特征分析 2015 4
王秀杰; 封桂敏; 王丽娜 海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2015 4
甘庆午; 吴珊; 厉智成 再生水对钢管与球墨铸铁管的腐蚀研究 2014 4
李成林; 薛志春; 彭勇; 周惠成; 刘媛媛 水利工程对洪水的影响研究 2014 4
刘芬; 王水献; 蓝永超; 胡兴林 黑河流域张掖盆地地表水-地下水系统同位素特征及转化关系 2014 4
毛秀丽; 郑源; 屈波; 牟童; 张新; 吴在强 小型混流式水泵水轮机水力设计 2014 4
邱珍锋; 卢孝志; 伍应华 考虑颗粒形状的粗粒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2014 4
高路; 陈兴伟; 林广发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的中国极端气温分析 2014 4
孙学颖; 唐德善; 张新娇 改进物元分析模型在北之江流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014 4
王富强; 王雷 近10年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征分析 2014 4
汪红洲; 段衍衍; 傅春 基于层次分析的安徽省水安全综合评价 2014 4
董国强; 杨志勇; 于赢东 下垫面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研究进展 2013 4
寇文杰 修正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013 4
李成林; 孙新国; 彭勇; 周惠成 丰满流域水利工程对径流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2013 4
李新斗; 席志敏 河北平原深层地下水开采程度评价 2013 4
    2013 4
刘胜娅; 王会肖; 王艳阳; 叶文 北京市潜在蒸散发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2013 4
吴泽宁; 董淼蕾; 郭瑞丽; 李洋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口门两部制水价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3 4
于磊; 顾华; 楼春华; 王国强 基于MIKE21FM的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大宁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模拟 2013 4
郝弟; 张淑荣; 丁爱中; 潘成忠; 许新宜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进展 2012 4
何小聪; 康玲; 程晓君; 丁毅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暴雨洪水风险分析 2012 4
宋文龙; 杨胜天; 高云飞; 王玉娟; 董国涛; 王志伟 便携式生态水文实验与监测系统(Eco-monitors)的集成与应用 2012 4
王业耀; 张铃松; 孟凡生; 周岳溪 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研究进展及建立我国氨氮水质基准的探讨 2012 4
陈刚; 李世民; 蔡敏 高川陈家坡滑坡的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2011 4
陈菡; 邵东国; 吴俊校; 王庆 广东省河道生态基流定量分析研究 2011 4
骆辉煌; 李翀; 蒋艳; 杨智 南四湖风生流数值模拟研究 2011 4
毛翠翠; 左其亭 人水关系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讨论 2011 4
秦翠翠; 杨敏; 董天松 跌坎消力池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2011 4
宋洪伟; 张翼龙; 夏凡; 殷夏; 苗青壮 超高密度电法和激电法在河北某地找水实例分析 2011 4
谭国栋; 李文忠; 何春利 北京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探讨 2011 4
夏军; 叶爱中; 王蕊; 王中根 跨流域调水的大尺度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与应用 2011 4
严登丰 推荐采用绕流管法测定泵站流量 2011 4
杨亚伦; 戴梅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倒虹吸导流堤型式试验研究 2011 4
叶碎高; 温进化; 王士武 多目标免疫遗传算法在梯级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2011 4
张彦增; 秦建文; 乔光建 河北省平原区水面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2011 4
张云; 崔树彬; 胡惠方; 左其亭 南方地区再生水利用可行性及关键问题探讨 2011 4
周惠成; 柴智平; 何斌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2011 4
吉云平; 刘海坤; 闫丰录; 殷夏; 王立民; 黄远征; 高昀; 毕志伟; 毛洪亮 阳原盆地西部梨益沟地层初探 2010 4
蒋建军; 刘家宏; 严伏朝; 张克强; 刘扬; 胡剑 浅议引汉济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2010 4
吕晨旭; 贾绍凤; 季志恒 近30年来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2010 4
李琳; 邱秀云; 许史; 牧振伟; 赵涛; 侯杰 长距离虹吸管道输水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2010 4
吕生玺 九甸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力和变形有限元分析 2010 4
王海龙; 王会肖; 刘海军; 张传霞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2010 4
王颖; 马莉媛; 郁尧; 王红瑞; 刘来福 关于水资源风险评价数学模型的讨论 2010 4
张传霞; 白颖; 高媛媛; 王红瑞 北京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2010 4
张翠云; 张胜; 殷密英; 马琳娜; 何泽; 宁卓 地下水污染自然衰减研究进展 2010 4
张学知 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原理与方法 2010 4
郑双凌; 马吉明; 陈浩波; 南春子 进水口漩涡特性及临界淹没水深的研究进展 2010 4
白福青; 浦敏艳; 朱克生 膨胀土及袋装膨胀土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2009 4
冯旭松; 关醒凡; 井书光; 汤方平; 谢伟东 南水北调东线灯泡贯流泵水力模型及装置研究开发与应用 2009 4
郭晓晨; 陈文学; 穆祥鹏; 吴一红; 刘之平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桥墩壅水计算公式的选择 2009 4
胡静波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方法初探 2009 4
刘孟凯; 王长德; 闫奕博; 刘国强 弧形闸门过闸流量公式比较分析 2009 4
阮新民; 夏世法; 鲁一晖; 吴燕; 刘涛 高寒地区某RCC重力坝保温措施及效果分析 2009 4
王会肖; 蔡燕; 王海龙; 李鹏 再生水农业利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2009 4
王世猛; 万宝春; 王伟; 张钊兴 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2009 4
杨建平; 寿伟; 王铁强 浅论复合土工膜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2009 4
张建国; 赵云 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2009 4
张金堂; 乔光建 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降水量影响机理分析 2009 4
陈江; 聂振龙; 王莹 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2008 4
丁金华; 包承纲; 丁红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土工格栅膨胀岩的拉拔试验研究 2008 4
董华; 张发旺; 程彦培; 黄志兴; 倪增石; 高昀 论地下水环境系统内涵及其编图 2008 4
冯旭松; 钱志平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方案研究及有关问题的思考 2008 4
贾志军; 王富; 甄宝艳; 刘玉涛; 董智 坝上地区沙棘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 2008 4
林武星; 吴泽 基于自适应向量评估遗传算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 2008 4
桑国庆 南水北调受水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探讨 2008 4
王儒述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 2008 4
武周虎; 罗辉; 刘长余; 孙丽风; 赵培青 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出、入湖泵站开启时间差分析研究 2008 4
崔巍; 王长德 调水工程运行最优控制研究 2007 4
董延军; 蒋云钟; 王浩; 殷峻暹 南水北调中线水量分配准市场模型研究 2007 4
黄海田; 仇宝云; 马倩; 朱建英; 王斐 基于系统理念对东线江苏境内一期工程进行调水效率研究的设想 2007 4
李涛峰; 白新理; 张多新 大型渡槽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2007 4
索晓波; 门宝辉 变异系数权重TOPSIS法在水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2007 4
张成; 傅旭东; 王光谦 分水口运用引起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力响应特征 2007 4
张小娟; 蒋云钟; 秦长海; 沈媛媛 时间序列分析在地下水位预报中的应用 2007 4
    2005 4
    2004 4
李潇瀚; 张翼龙; 王瑞; 李政红 呼和浩特盆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2018 3
于忱; 陈隽; 王红瑞; 朱中凡; 来文立 多变量Copula函数在干旱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2018 3
李天生; 夏军; 匡洋; 佘敦先; 余江游 不同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在汉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2017 3
刘敏; 聂振龙; 王金哲; 田言亮; 汪丽芳; 刘少玉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2017 3
卢奕竹; 宋文龙; 路京选; 苏志诚; 刘宏; 谭亚男; 韩婧怡 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方法及其尺度特征 2017 3
马涵玉; 黄川友; 殷彤; 朱国宇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成都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面的应用 2017 3
杨甜甜; 梁国华; 何斌; 李莹芹 基于水文水动力学耦合的洪水预报模型研究及应用 2017 3
毕雪丽; 张发旺; 时坚; 许琦 河池市近56年来气候变化特征 2016 3
崔召; 王海军; 田野 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淹没射流区流速衰变规律 2016 3
姜姗姗; 占车生; 王会肖; 富可荣; 王飞宇 地下水开采对海河流域水循环过程影响的模拟 2016 3
李培月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环境及其研究的方法体系 2016 3
李莎; 成建梅; 李敏敏; 崔莉红 人类开采活动影响下的衡水地区地下水水质特征及演化 2016 3
刘丽红; 颜冰; 肖柏青; 李娴 1960年-2010年淮河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2016 3
曹洪洋; 王禹; 满兵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2015 3
傅春; 占少贵; 章无恨 南昌市水环境安全评价 2015 3
葛宁; 冯平; 孙冬梅; 张彬; 李发文 库区面源氮、磷污染对于桥水库水质的影响 2015 3
郭晓英; 陈兴伟; 陈莹; 王壬 基于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组合法的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2015 3
黄志全; 岳康兴; 李幻; 李磊 滤纸法测定非饱和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 2015 3
姜媛; 田芳; 罗勇; 王荣; 杨艳 北京典型地区分层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关系 2015 3
刘颖超; 刘凯; 孙颖; 刘久荣; 郭高轩 良乡地热田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 2015 3
刘钰; 谭军利; 李王成; 刘海军 吉林四平地区玉米和大豆灌溉需水量分析 2015 3
宋丹丹; 杨树滩; 常本春; 曾春芬; 马劲松; 王腊春 江苏省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配置 2015 3
王富强; 王雷; 魏怀斌; 赵乃立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2015 3
许峰; 秦成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基于粗糙集理论和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模型 2015 3
徐镇凯; 黄海鹏; 魏博文; 刘成林 基于系统多层次灰色模型的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2015 3
袁再健; 谢栌乐; 张秉文; 沈彦俊; 周淑梅 河北平原农田净灌溉耗水研究 2015 3
张宇; 钟平安; 万新宇; 曹明霖; 马彪 近57年江苏沿海降水量演变特征分析 2015 3
赵军凯; 蒋陈娟; 祝明霞; 杨期勇; 李九发 河湖关系与河湖水系连通研究 2015 3
周亮广; 戴仕宝 近60年来淮河流域强降雨时空变化特征 2015 3
朱巍; 苏小四; 唐雯; 蔡贺 松嫩平原地下水中氟、砷含量及其水化学影响因素 2015 3
党素珍; 董国涛; 蒋晓辉; 何宏谋; 张文鸽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泾河上游径流的影响 2014 3
段扬; 廖卫红; 杨倩; 雷晓辉 基于EFDC模型的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2014 3
傅丽昕 近57年来和丰县气温和降水量的趋势性及突变特征 2014 3
郭唯; 左其亭; 靳润芳; 马军霞 郑州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及应用 2014 3
贾玲; 游进军; 汪林; 甘泓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水源置换效应情景分析 2014 3
靳美娟 渭河宝鸡段河流生态需水量估算 2014 3
李水新; 闫志为; 苏春田; 潘晓东; 李兆林; 唐建生 联合剖面法和三极电测深法在找水勘探中的综合应用 2014 3
刘邦贵; 刘永强; 王浩; 姚悦铃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 2014 3
马聪; 周维博; 李娜 西安市主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 2014 3
王平; 胡伏生; 韩占涛; 孔祥科 咸水通过黏性土层的弥散作用试验研究 2014 3
徐静; 叶爱中; 毛玉娜; 邓斅学 水文集合预报研究与应用综述 2014 3
易珍言; 赵红莉; 蒋云钟; 闫浩文 遥感技术在河套灌区灌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4 3
张守平; 樊科伟 基于自适应MGM(1,n)-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大坝变形预测 2014 3
白建国; 朱洵 初期径流雨水工程截流措施及效果初探 2013 3
丁琳; 郑源; 张福星 基于流固耦合的垂直轴风机受力分析 2013 3
高宇; 袁喆; 袁勇; 方宏阳 近50年黑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2013 3
胡丹; 郑良; 李硕; 史国坤 南水北调中线明渠工程运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2013 3
梁川; 赵莉花; 张博雄 长江江源高寒地区气候变化对水文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2013 3
刘淋淋; 曹升乐; 于翠松; 王俊; 郭晓娜; 宋少文; 庄会波; 查治荣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研究 2013 3
刘亚莲; 胡建平 可变模糊集对立统一定理在土石坝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2013 3
宋保平; 过仲阳; 郑艳侠; 赵旭阳; 张素珍; 符蕴芳 近50年来滹沱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 2013 3
王茜; 沈彦俊; 裴宏伟; 田浩业; 李放; 裴源生 华北山前平原灌溉农田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渗漏量估算 2013 3
徐嘉璐; 陈枭萌; 郭倩; 王玮 渗流井取水数值模拟及应用 2013 3
    2013 3
朱洪利; 潘丽君; 李巍; 鱼京善; 姚晓磊; 孙文超; 李占杰 十年来云贵两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关系研究 2013 3
左锐; 盖鹏; 滕彦国; 王金生; 孙岳 浑河冲洪积扇土壤硝酸盐污染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3 3
白建锋; 赵红莉; 蒋云钟; 张峰 全球共享GPCP数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2011 3
崔国韬; 左其亭 生态调度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1 3
杜思思; 游进军; 陆垂裕; 张彬 基于水资源配置情景的地下水演变模拟研究--以海河流域平原区为例 2011 3
冯雪; 滕彦国; 李剑; 王金生 佳木斯土壤多环芳烃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2011 3
郝彩莲; 尹军; 张诚; 秦天玲; 李立新 承德武烈河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研究 2011 3
黄翔超; 常鸣; 赵学宏 水磨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及堵江可能性分析 2011 3
李国威; 崔俊奎; 孙琦; 孔繁利; 王金峰 离心泵叶轮输送固相颗粒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1 3
李瑞航; 张永波; 刘天霸; 王伟 三维水文地质建模技术研究综述 2011 3
李永福; 王冬梅 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雨水集蓄利用作用研究进展 2011 3
刘静; 郑红星; 戴向前 随机流量历时曲线及其在生态流量计算中的应用 2011 3
马兴华; 崔树彬; 安娟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2011 3
马新双; 卢胜勇; 李明良; 任印国 北方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预测模型 2011 3
任淑霞; 马涛; 李慧赟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2011 3
向刚; 张华湘 四川老河坝磷矿区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2011 3
杨金玲; 吴亚楠; 谢淼; 李鸿雁 蒙特卡罗法在嫩江流域汛期降雨量预测中的应用 2011 3
杨开林; 王涛; 郭新蕾; 付辉; 郭永鑫 南水北调中线冰期输水安全调度分析 2011 3
张峰; 廖卫红; 雷晓辉; 蒋云钟; 黄晓敏; 王宇晖 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划分方法 2011 3
张宁霞; 宁殿晶; 刘彦辉 松嫩平原碳酸盐渍土的工程特性 2011 3
赵学宏; 常鸣; 黄翔超 汶川震区清平乡文家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2011 3
左其亭; 刘子辉; 窦明; 高军省 闸坝对河流水质水量影响评估及调控能力识别研究框架 2011 3
曹海; 夏世法; 林锋; 朱晓云 浅谈某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质量控制 2010 3
丁遥; 沈振中; 李琛亮; 司佳钧 复杂地形对面板坝面板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分析 2010 3
何振奇; 乔光建 基于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枯季径流预报与分析 2010 3
焦璀玲; 王昊; 李永顺; 翟雯 人工湿地在水环境改善方面的应用 2010 3
李振海; 赵蓉; 祝秋梅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总干渠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2010 3
梅海; 张纪勋 兰州市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2010 3
梅海; 张纪勋 兰州市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2010 3
苗慧英; 李京善; 赵莉花; 顾正斌 浅谈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的特点 2010 3
时振阁 唐山市降水量序列变化规律分析 2010 3
王华亮 河北省农业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效益分析与计算 2010 3
肖伟华; 庞莹莹; 张连会; 左其亭; 裴源生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突发性水环境风险管理研究 2010 3
杨会颖; 刘海军; 李艳; 黄冠华; 王凤新 不同水势对干制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2010 3
于建营; 杨志霞 河北省土壤水资源分布特征分析 2010 3
张胜; 陈立; 李政红; 张翠云; 殷密英; 何泽; 孙振华; 马琳娜; 宁卓; 张发旺 中原地区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2010 3
张玉翠; 沈彦俊; 裴宏伟; 杨树聪 冬小麦生长季蒸散与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 2010 3
成立; 刘超 大型泵站水力稳定性探讨 2009 3
韩美清; 王路光; 闫新兴; 卢虹; 张素珍 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及农业经济损失探讨 2009 3
李京善; 苗慧英; 王建伟; 高巍 ET管理在农业用水规划中的应用 2009 3
李明超; 徐兴中; 王葳 基于项目群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方法 2009 3
彭辉; 贾仰文; 牛存稳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水库入流预报研究 2009 3
王国利; 梁国华; 朱永英 云峰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2009 3
王琦; 刘媛媛; 万庆; 陈文学; 穆祥鹏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WebGIS系统开发及应用 2009 3
王喜诚; 乔光建 地表水时空分布特性对可利用量影响分析 2009 3
魏保义; 王军 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2009 3
张旭臣 分段三次Hermite插值在水文上的应用 2009 3
张彦增; 蒋勇杰; 乔光建 河北省河流演变过程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2009 3
张杨; 郭晓娜 水电站厂房下部结构混凝土温控防裂分析 2009 3
周晓明; 蒋林华; 濮琦; 杜宇; 李洋 冻融与碳化交替作用下混凝土损伤模型 2009 3
边秋璞; 雷进生; 孙庆 漕河渡槽后张预应力结构原位测试方法 2008 3
陈华; 陈炯宏; 郭生练; 张俊 汉江流域参照作物腾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2008 3
郭丽峰; 林超; 刘德文; 高小红 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以张家口市为例 2008 3
郭熙灵; 李青云; 程展林; 包承纲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若干土力学问题研究 2008 3
韩国才; 澈丽木格 模糊数学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滦河迁安段为例 2008 3
郝继锋; 李明新 冷冻封水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盾构始发中的应用 2008 3
何晓民; 徐言勇; 黄斌; 杨洪; 徐晗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岩试验研究 2008 3
胡士信; 王东黎; 张本革; 窦宏强; 陈弘; 钱德琳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阴极保护技术应用介绍 2008 3
匡翠萍; 冯海防; 刘曙光; 张宇 ENE向大风对黄骅港海域三维流场影响的模拟分析 2008 3
莫春华; 李新建; 陈媛媛 WEPP模型在湿地系统的应用 2008 3
孙义; 邵东国; 顾文权 基于关键物种繁殖的汉江中游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2008 3
王福田; 顾宝群; 孙梅英; 董瑞海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008 3
王立明; 林超; 刘德文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黄河以北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2008 3
王婷婷; 张万顺; 彭虹; 朱齐艳; 张斌 引江济汉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 2008 3
王亚军; 张我华 模糊自适应随机损伤理论研究及应用 2008 3
张翔; 张扬; 陈晓丹; 罗蔚 汉江上游流域产水产沙时空规律研究 2008 3
张郁; 吕东辉 南水北调中线水银行的水合约设计思路初探 2008 3
左海英; 桂建业; 张琳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30种挥发性有机物 2008 3
陈曦川; 杜丙照 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控制开采法制措施对策研究 2007 3
成立; 薛坚; 刘超; 周济人; 汤方平 CFD技术在泵装置水力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2007 3
邓宗才; 薛会青; 李朋远 PVA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弯曲韧性 2007 3
李国庆; 李冰 南水北调西线阿安引水隧洞水力学试验研究 2007 3
李文义; 白强; 聂相田 水电项目业主风险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2007 3
陆林广; 陈坚; 陈阿萍; 黄金军; 王星梅; 邹建国 灯泡贯流泵装置的基本流态分析 2007 3
陆林广; 吴昌新; 纪建中; 冷豫; 吴开平; 王军 灯泡贯流泵流道模型水力损失的测试 2007 3
鲁小新; 王育红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2007 3
史哲; 马吉明; 郑双凌 节制闸控制下宽浅渠道内的非恒定流 2007 3
孙建平; 魏玉梅; 吴宏涛 西北典型缺水地区地下水赋存模式探讨 2007 3
    2007 3
汪恕诚 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 3
杨红宣; 赵伟; 徐一民; 王海军 连续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水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07 3
殷密英; 靳盛海; 刘少玉; 温吉利; 张胜; 李政红; 马琳娜 疏勒河流域绿洲盐渍土类型及盐渍化程度分析 2007 3
袁军鹏; 袁吉栋; 史长莹 王快-西大洋水库跨流域调水工程研究 2007 3
张成; 傅旭东; 王光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调控的最优水位变幅区间 2007 3
张桂欣; 祝善友 基于RS和GIS技术的鄱阳湖水域季节变化监测研究 2007 3
张熟; 张成兵; 田小伟; 孙志广; 黄云龙; 王卫东 沧州地裂缝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7 3
赵博; 王铁良; 周林飞; 杨培奇 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概述 2007 3
周红菊; 尚忠林; 王学东; 华珞 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2007 3
    2005 3
    2004 3
白鹏; 刘昌明 北京市用水结构演变及归因分析 2018 2
班美娜; 武永新 基于MIKE21FM的南渡江河口段行洪能力分析 2018 2
杜朝阳; 于静洁 京津冀地区适水发展问题与战略对策 2018 2
高瑞忠; 白勇; 刘廷玺; 王喜喜; 王威娜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内陆河流域径流的时序演变特征 2018 2
郭晖; 陈向东; 刘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权交易实践探析 2018 2
姜明栋; 沈晓梅; 王彦滢; 王蕾 江苏省河长制推行成效评价和时空差异研究 2018 2
李鹏; 张端; 戴向前; 詹卫华; 赵敏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018 2
练继建; 燕翔; 刘昉 流致振动能量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8 2
卢丽; 王喆; 裴建国; 邹胜章; 林永生; 樊连杰 西南地区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污染模式 2018 2
苗正伟; 徐利岗; 韩会玲 京津冀地区近55年气候演变特征分析 2018 2
彭高辉; 秦琳琳; 马建琴; 黄孟亚 1955-2015年郑州夏季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2018 2
王国泰; 张守平; 杨清伟; 魏佳; 江志航 基于空间插值方法的重庆降水信息展布 2018 2
王洋; 魏加华; 解宏伟 基于GRACE的柴达木盆地水储量变化 2018 2
夏军; 张翔; 韦芳良; 王强; 佘敦先; 徐晶 流域水系统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2018 2
杨沫霞; 马文林; 张质明; 张君枝 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温榆河上游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 2018 2
蔡思扬; 左德鹏; 徐宗学; 杨晓静 基于SPEI干旱指数的东北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2017 2
曹永强; 张亮亮; 朱明明 辽西北地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17 2
常晓珂; 柴军瑞; 许增光; 覃源 引汉济渭椒溪河隧洞施工通风数值模拟 2017 2
程帅; 李守义; 司政; 毕晨曦; 杨阳; 陈演 水电站厂房自振频率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2017 2
李芬; 李昱; 李敏; 张弛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冰害风险空间分布 2017 2
李佳 基坑开挖位移及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的反分析 2017 2
潘妮; 卫仁娟; 詹存; 梁川; 徐正东 干旱指数在四川省的适用性分析 2017 2
宋超; 王攀; 韩贵琳; 石迎春 黄土塬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碳循环意义 2017 2
王浩; 雷晓辉; 尚毅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智能调控与应急调度关键技术 2017 2
王军; 宁亚伟; 胡义明; 刘和昌; 梁忠民 混合分布在非一致性水文频率分析中的应用 2017 2
王永刚; 伍娟丽; 王旭; 徐菲; 李焕利 北京市中心城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2017 2